合作正当时 携手向未来
发布日期:2025-05-20 08:54:00 阅读量:0
合晟
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于5月22日至25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这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下两年一届的高水平经贸人文盛会,是中国专门面向中东欧国家打造的国家级展会,充分体现了中方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主席2021年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指出,愿积极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平台扩大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商品,并于当年向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致贺信,寄语各方携手开辟更广阔合作空间。今年,在中欧庆祝建交50周年之际,盛会将是展示中国市场潜力和开放决心的“金色窗口”,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拓展务实合作的“加速引擎”,更是中欧成就彼此、照亮世界的生动写照。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启动于2012年,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本着提升双边合作水平、促进中欧共同发展的愿望,联合发起的跨区域合作平台。13年来,双方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理念,搭建起涵盖互联互通、经贸投资、教育文化、科技能源等20多个领域的合作架构,匠心打造多个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标杆项目,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水平持续攀升,带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经贸投资成绩喜人。自合作机制启动以来,双方贸易额年均增长8.8%,农产品贸易额年均增速超12%。2024年双方贸易额达142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3%。中国是中东欧国家重要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国,中国对中东欧地区投资规模迄今已超240亿美元。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中国企业先后在中东欧国家投资建厂,助力中东欧国家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
互联互通跨越山海。中欧班列连年跑出“加速度”,2024年全年开行1.9万列、累计突破10万列,中东欧国家成为班列重要通道和中转枢纽。双方客货直航航班每周超70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黑山南北高速公路等一批大项目落地,改善当地民生,广受地区国家人民好评。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旗舰项目,匈塞铁路今年有望全线竣工。
地方交流活力迸发。截至目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缔结221对友好省市,其中超过一半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启动之后实现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市长论坛、首都市长论坛为地方搭建起分享机遇、共谋发展的平台。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落户浙江宁波、中小企业合作区落户河北沧州、农业合作示范区落户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各界双向奔赴,推动各领域合作向下扎根,生动体现了合作机制所具有的充沛内生动力。
人文交流有声有色。中方对中东欧国家出台一揽子签证便利化举措和单边免签政策,2024年双方人员往来较2021年增长56%。中方在中东欧国家开设36家孔子学院,设立5家中国文化中心。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下高级别智库研讨会、高校联合会、青年交流营、职业院校产教联盟、体育协调机制等品牌项目筑起民心相通之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不仅增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人民福祉,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实践充分证明,这一创造性的合作机制,超越了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旧思维,走出了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新道路;超越了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观念,实践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本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的举办恰逢其时,体现了中方不断以更高水平的开放链接世界的坚定决心,彰显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蓬勃生机与强大韧性,有助于进一步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开放创造机遇、包容成就多元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展望未来,只要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坚守合作初心,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平台优势,坚持开放合作,完善融通格局,深化数字经济、绿色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打造更多新质生产力合作高地,就一定能在新的起点实现更高水平的合作共赢。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的跨区域合作典范,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为促进中欧关系发展和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国际问题观察员)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0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