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比侃再战港股:应收账款压顶 “AI+”黑马能否跑出加速度?
发布日期:2025-05-20 00:13:00 阅读量:0
近日,来自成都的人工智能公司诺比侃再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此前,诺比侃曾在2023年2月接受中金公司辅导,拟冲刺科创板IPO,但随后决定转战香港上市,并于2024年11月12日首次递表港交所。
谈及转战港交所的原因,诺比侃曾表示:“为进一步拓展公司的全球业务,并考虑到港交所能够为该公司提供获取境外资本及吸纳各类境外投资者的国际化平台,公司自愿决定不再继续推进过往的A股上市计划。”
二度递表之后,诺比侃坎坷的上市之路能否迎来圆满结局?
“多条腿”走路
诺比侃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在多个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形成了AI+交通、AI+能源及AI+城市治理三条核心业务主线,提供基于全面的AI行业模型的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
其自主研发的NBK-INTARI人工智能平台,为交通、能源及城市治理领域的客户实现智能化监测、检测和运维等赋能。
从此次公布的财务数据来看,诺比侃在2022年至2024年度营收和利润整体稳步增长。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53亿元,利润为6316.1万元;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至3.64亿元,利润达到8856.6万元;到了2024年,营业收入提升至4.03亿元,利润约为1.15亿元。
记者注意到,相较于前次招股书,诺比侃此次递表不仅更新了财务数据,还详细描述了各业务线的具体产品和应用场景,如AI+交通中的轨道交通4C产品、AI+能源中的电网融合建设IT智能运维解决方案等;强调了通过AI行业模型实现跨行业应用,促进业务快速扩展。
在AI+交通领域,以AI+轨道交通为例,公司的产品以较高的缺陷检测率及其他增强功能,获得了地方铁路局等客户的高度认可。
截至目前,诺比侃已向中国超过80%的铁路局(包括超过60%的供电分段)提供接触网悬挂状态缺陷识别解决方案,自该解决方案2019年上线以来,累计铁路应用里程约37万公里,检测缺陷超过20万个。
根据灼识咨询,以2023年收入计,诺比侃是中国第七大AI+轨道交通检测监测解决方案提供商。不仅如此,公司在AI+城市交通及AI+机场领域也在积极布局,目前已处于商业化试运行阶段。
而在AI+能源板块,诺比侃目前已是中国第二大AI+供电系统检测监测解决方案提供商。
该领域业务包含AI+电力及AI+化工。在AI+电力方面,主要聚焦于电网融合建设智慧运维以及电网智能检测,特别是用于输配电线路减损;在AI+化工领域,诺比侃为中国一家大型石化企业的炼化变电站开发了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
AI+城市治理业务应用场景较为丰富,涵盖园区管理、智慧校园管理、应急管理和社区管理等。虽然该领域竞争格局高度分散且区域多元化,但诺比侃也占据一席之地。
此外,诺比侃还在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向AI+城市交通、AI+机场及AI+化工等新的业务机会及更多的应用场景进军,试图构建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的AI行业应用版图。
不过,目前公司收入主要依赖AI+交通(毛利率70.9%)和AI+能源(毛利率49.6%)两大板块,而AI+城市治理业务在2024年收入骤降83.1%,毛利率下滑27.3个百分点,业务多元化不足及项目实施周期不稳定的问题初露端倪。
营收依赖大客户
然而,在AI光环之外,诺比侃却面临大客户集中和应收账款高企的双重考验。诺比侃在新版招股书中也着重强调了相关信贷集中风险。
目前,诺比侃的主要收入来源依赖于前五大客户。报告期间,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主要为AI+交通业务的经销商,以及AI+能源及AI+城市治理业务的直接客户及系统集成商。
近三年,诺比侃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为1.54亿元、3.13亿元及2.68亿元,占各期总收入的比例分别是61.1%、85.9%及66.6%。
其中,公司向第一大客户“客户B”的销售额占比分别达到27.8%、30.5%及28.2%。招股书显示,该客户于2023年刚刚成立,成立当年即与诺比侃达成合作。
据介绍,“客户B”是一家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在中国向电网公司及城市治理项目提供运维及智能分析服务。诺比侃向其销售用于AI+城市治理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过度依赖少数大客户,使得公司在议价能力方面可能处于劣势,业务稳定性也面临挑战。一旦主要客户流失或订单减少,公司的经营业绩将受到较大冲击。
而在大客户集中的同时,诺比侃也面临应收账款高企的情形。
截至2022~2024年末,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1.76亿元、3.03亿元及4.74亿元。对此,公司表示,主要由于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销量随着业务扩张而增加。
与此同时,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平均周转天数大幅增加,由2022年的192天增加至2023年的241天,并进一步增加至2024年的352天。
诺比侃解释称,一方面公司的若干销售向公共部门的终端客户进行,该等终端客户内部财务管理及付款审批流程导致付款周期较长;另一方面,项目现场验收受新冠疫情阻碍,也延长了公司所参与项目相关的付款周期。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截至2024年末,公司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7亿元。
有财务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当企业应收账款数额持续攀升且居高不下时,大量资金被占用在客户欠款上,直接导致企业可支配的现金流量锐减。这意味着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可能面临资金紧张的困境。“为了维持运营,企业在应收账款高企、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往往需要通过外部融资来补充资金缺口。而融资过程中产生的利息费用、手续费等财务成本会进一步加重企业负担。”
此外,由于给客户信贷期较供应商付款期更长、应收款持续增加。报告期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持续为负。
行业竞争激烈
诺比侃二次冲击上市,除了前面提到的现金流压力、客户依赖、贸易应收款项风险以及业务结构问题,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容小觑。
目前,诺比侃所处的“AI+基础设施”赛道具有强政策属性。
从行业发展来看,中国内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AI市场,2023年在AI方面支出达148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飙升至363亿美元。中国内地AI+交通、AI+能源、AI+城市治理解决方案行业市场规模均呈增长趋势。
公司凭借在轨道交通检测(市场份额1.3%)和供电系统检测(市场份额6.9%)的布局,成为细分领域头部玩家。
然而,行业分散化竞争(轨道交通检测第一名市占率仅4%)导致价格战风险加剧,技术迭代压力陡增。
以AI+轨道交通检测监测市场为例,2023年诺比侃排名第七,市场份额为6.9%,第一名的份额为11%,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参与者背景多元,技术壁垒逐步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在研发投入方面,2022~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4450万元、5660万元和5960万元,研发投入金额虽逐年增加,但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却从2022年的17.6%下降至2024年的14.8%。
在新版招股书中,诺比侃强调了技术更新换代快、知识产权保护等风险。
公司在招股书中坦言,受到所处行业快速技术变革的影响,需要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以引领技术进步,使产品和服务保持市场创新力及竞争力,且研发活动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大量的研发开支未必会产生相应效益。
招股书显示,诺比侃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核心技术的继续研究、研发设施和总部大楼建设、潜在投资和收购机会及一般公司用途。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