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现身增城,看派潭河的幸福密码
发布日期:2025-08-08 12:25:00 阅读量:0
仲夏的派潭河,碧水如缎带般流淌在郁郁葱葱的山野间。修葺一新的亲水平台上,孩子们追逐嬉戏的笑声清脆悦耳;蜿蜒的休闲步道上,游人驻足凝望,用镜头定格这派悠然景致。这条曾经默默滋养乡土的河流,如今正被“幸福河湖”的全新理念温柔唤醒,成为串联生态、人文与田园画卷的绿色动脉。

增城区派潭镇高滩河流域河湖连通工程
2024年4月,一份来自水利部的认可,为派潭河的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以此为起点,增城区开启了一场集河湖系统治理、管护能力升级与流域协同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治理实践。17项具体建设任务迅速铺开,涵盖水质提升、防洪保障、景观营造等关键环节。
“将派潭河(幸福河湖)建设作为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正全力推进,工程进度已达84%。”8月8日,广州增城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新画卷在增城渐次舒展。这幅“实景画”的背后,是一场由精密制度设计与高效执行力共同构建的生态变革。
从立项伊始,一场由上至下的“三级联动”机制便高效运转。省河长办建立了专项月报机制,每月实地督导问效;广州市水务局负责人频繁靠前指挥,在巡河中解决问题;增城区则成立了以区委书记、总河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形成举全区之力的攻坚态势。在《派潭河幸福河湖建设任务工作方案》与《增城区全面推进派潭河幸福河湖建设工作方案》两份文件的严密指引下,跨部门协同机制得以建立,目标分解明确到点,责任落实到人,确保规划与行动不脱节。
派潭河的蜕变远非简单清淤疏浚,而是一场融合功能改善与文化再生的综合提升。比如,专业设计团队深入沿岸村落踏勘,以“分段施策、突出特色”为纲,巧妙植入地方文化基因:沿线的景观平台与休憩廊架,不仅是休憩场所,更化身为展示本土风情的窗口;派潭客运站经活化重生,变身“美丽圩镇客厅”,既承载文旅推介功能,也成为水生态治理成果的重要宣展阵地。在上游石马龙水库,一座兼具科普与互动体验的幸福河湖主题展馆正在建设中,未来将成为流域生态文明的新地标。
民心,是检验幸福的终极标尺。在整治过程,增城将“人的感受”置于首位:加固后的安全护栏守护着嬉戏孩童;新铺设的休闲步道成为村民散步健身的通途;精心设计的亲水平台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为构筑“共治共享”格局,增城更整合多方力量,发动“河小青”志愿者巡河护水,组织“共筑清水梦”公众巡河活动;派潭镇联合文联举办“四季田园杯”摄影大赛,镜头聚焦的不仅是自然之美,更是治理后触手可及的生态福祉。
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从沉睡资源到活力载体,派潭河的蜕变彰显着城市治理的崭新智慧:当治水路径从单纯功能性修复转向“人、水、城”的和谐共生;当民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与受益人,一条河流才能真正称为“幸福”。
文|记者 马灿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