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祛湿防病正当时
发布日期:2025-07-28 14:38:00 阅读量:0
【来源:泉州晚报】
最近是不是感觉身体沉重、脑袋昏昏沉沉?哪怕没有剧烈活动也觉得疲惫、胃口差、身体黏腻不堪?别怀疑,这很可能是湿气在作怪。泉州市医药研究所原所长、中医主任医师苏齐提醒,三伏阳气旺盛,正是顺势借体内“旺火”赶走湿邪的最佳时间。
中医揭秘暑天湿气
中医认为“暑必兼湿”。夏季高温潮湿,除了暑热之邪,湿邪也是常见的。湿气的产生与环境、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中医常说“十人九湿”,现代人普遍湿气偏重。那么,什么是湿气?苏齐介绍,湿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之一,中医称之为湿邪。湿邪引起的疾病往往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可能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常见疾病如湿疹、关节炎、哮喘等。
湿邪往往和其他病邪“联手”攻击人体,可与“风”结合在一起形成“风湿”,也可与“寒”结合在一起形成“寒湿”,又可与热结合在一起形成“湿热”,还可与“暑”结合在一起形成“暑湿”,甚至可能会出现如“风寒湿”或“风湿热”等三邪合病的情况。
湿气重的典型表现
苏齐说,人体湿气重,就像身上穿了一件湿衣服,十分难受。在三伏天,湿邪重有具体以下表现——
身体沉重乏力。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睡不醒、睡醒后仍不解乏,浑身不清爽,有头昏脑涨之感,易困倦,记忆力减退,小腿发酸、发沉等,说明体内有湿气,就是中医说的“湿性重浊黏腻”。
食欲不振。湿邪困扰脾脏,影响脾主运化的功能,表现出胸闷腹胀、食欲欠佳、晨起口气重、口中发黏等。“湿聚成痰”,日久还会表现咽部有痰、咽部不清爽等不适。
面部容易出油。湿气大的人脸上出油多,尤其是额头处、口鼻周围出油明显,面部油亮、头发也爱出油,眼袋下垂,黑眼圈严重,面色发黄、发暗。
大便黏腻不成形。如果大便外形软烂、黏腻、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粘在马桶上不易被冲走,说明体内湿气偏盛。
体态虚胖。尽管饮食与作息未明显变化,但体重却持续增加,也是湿气重的表现。
四招调理 科学祛湿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最为旺盛,气血循环加速,毛孔张开,就像为身体打开一道“排毒祛湿”的大门。苏齐建议,此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能取得较好的祛湿效果——
一是芳香祛湿。防暑祛湿药物中,藿香是主要中药之一,这一类药物以芳香化湿见长,可有效提神醒脾。若出现头重如裹、食欲缺乏等症状,闻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有一定效果。
二是淡渗利湿。若出现小便黄、大便黏腻等情况,可食用荷叶、赤小豆、莲子、芡实等食物,湿热症状要用苦寒(性寒味苦)、湿寒症状要用苦温(性温味苦)的药食同源食材,调理祛湿。
三是健脾升阳、中药化湿。选用相应的中药粉贴敷神阙穴(肚脐),不仅可以起到加快身体运化水湿的作用,温阳健脾、祛湿散寒,还可以调整五脏六腑气机运转,提高机体防御功能,祛除体内湿气。
四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饮食宜清淡,多吃蔬果,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如火锅、烧烤等。不要贪吃冷饮、洗冷水澡,不要长时间吹空调,否则不利于湿气排出。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