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空出爱心专座,如何才能实现?

发布日期:2025-05-20 10:36:00     阅读量:0

这几天,上海地铁老人要求年轻人让座事件,已经吵翻了天,双方各执一词各有道理。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现象,当有人贴出照片,就是境外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爱心专座在车厢满员的情况下也没有人坐,基本没有什么争论,大家都承认这是城市文明素质较高的一种体现。

所以,今天就来聊聊,空出爱心专座,别人是怎么做到的。为此我专门请教了一位日本朋友,他解释说,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倡导已经记不清,总之有些年头了,当地政府在其中肯定是起到了作用,包括日常宣导、融入教育等等,他女儿的小学教材里就有相关内容。

久而久之,在社会中就形成了一种氛围,即便是车厢满员的情况下,爱心专座大多数情况都会被空出来。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大多数情况,也会有一部分人,会在没有老人的情况下去坐爱心专座。

这种情况能被接受吗?其实问题也不大。因为那是在早晚通勤高峰,车厢里满是累死累活的上班族,有人甚至还会在爱心专座上睡着,所以在大多数人来看,通勤高峰出现这种情况,是可以被理解的,其中的平衡与分寸,需要交给市民自己来把握。

我听了他的描述得到一个结论,如果不想再为类似的事情吵架,最重要的是形成共识。爱心专座让不让没有争议。问题是,在没有老人的情况下,专座是完全不能坐?还是可以根据情况灵活操作?

日本的解决方案是,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形成了爱心专座平时能不坐就不坐的认知基本盘,然后在通勤高峰时段,视情况灵活调整,大家都能接受并遵守,就很少在这一方面发生矛盾。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作为中国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曾在很短的时间内普及了人行道车让人、并道交替通行等等优良行为规范,成为了城市文明风景线,这就是形成共识的成功案例。一旦实现了,在没有强制约束的情况下,市民也能自觉遵守。相信在爱心座位的使用也是如此,消除分歧、形成共识,需要政府部门、相关企业、以及包括你我在内所有人的通力合作。

希望在不远后的未来,满载车厢空出的爱心专座,也能够成为上海令人骄傲的最新文明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