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全国首创!海南热海院教师团队用1503座人工鱼礁构筑“海底森林”

发布日期:2025-07-13 00:08:00     阅读量:0

【来源:乐东微发布】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7月12日消息(记者 胡丽齐 通讯员 黎宗荔)近日,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海洋工程迎来了关键节点——由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独立担纲建设的“三亚崖州湾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洋牧场教学科研示范基地项目”顺利通过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验收。据悉,该项目不仅是全国首个由高校负责建设的海洋牧场,也是全国首个教学科研型海洋牧场。

近日,由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独立担纲建设的“三亚崖州湾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洋牧场教学科研示范基地项目”顺利通过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验收。学院供图

据了解,该项目实施地点位于东罗岛附近海域,用海面积70.2044公顷。项目团队以1503座人工鱼礁为基石,在深海构筑“海底森林”,将有力推动渔业资源恢复、生物多样性提升,为可持续渔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全程主导实施方案编制、礁体设计及海底布设,开创性地破解了多类型礁体制作与深海精准投放难题,为海洋牧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项目最大的亮点是首创国内海洋牧场‘新型水流能供电系统’。”项目团队负责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授徐云升告诉记者,相较传统岸电铺设的高成本和太阳能供电的不稳定性,该系统成功攻克海洋腐蚀、生物附着、受恶劣天气影响极大等难题,实现了从海流动能到稳定电力的转化。经过一年半的运行验证,其展现出抗台风能力强、维护频率低、环境适应性好、长期成本优的显著优势。目前,项目团队正持续深入研究,不断优化防生物附着、深水安装及供电系统大型化技术,为未来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据介绍,该项目实施全链条质量控制,开展海洋环境评估,使用环保混凝土材料,优化礁体结构,建立设备校准体系。据验收数据显示,鱼礁区生物附着显著,鱼群聚集活跃,生态修复初见成效。两套监测系统持续传回水温、盐度、溶解氧等关键参数,实时预警环境异常,为动态优化管理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有效防范生态风险。

“目前,这片‘蓝色沃土’已成为多学科产学研融合教育实践平台。”徐云升表示,在这里,学生们能够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项目的成功建设,不仅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团队,更为海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路径。未来,这支力量将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蓝色动能。”

来 源: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

总监制:陈海清

审 核:翁壮岛

审 校:邢洁雅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