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5年里,悬崖村妈妈实现家门口就业

发布日期:2025-07-23 10:53:00     阅读量:0

幽深的古里大峡谷两侧,垂直落差超千米的悬崖陡峭险峻。7月21日,记者来到了凉山州昭觉县悬崖村。

这个曾因“悬崖峭壁上的村庄”“藤梯求学路”而被全国熟知的名字,承载着太多关于贫困、坚守与希望的记忆。

多年前,当外界的镜头第一次聚焦这里,看到的是村民们踩着摇摇欲坠的藤梯往返于山巅与山脚,看到的是孩子们背着书包在陡峭崖壁上攀爬的身影,看到的是“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生存困境。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2016年,藤梯被2556级钢梯代替。2020年5月以来,悬崖村的2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进了昭觉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住进了县城的五大社区,实现了从土坯房到楼房的跨越。

下山的村民如何实现就业增收呢?“家门口的就业基地”给出了答案。

生产车间。凉山州委宣传部供图

走进凉山州恒驰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缝纫机铮铮作响,彝族女工正在现代化生产流水线上娴熟地缝制着衣服。

“一个月工资有3000元左右,上工之前还会安排专人培训,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悬崖村村民吉足什作和吉觉史伍告诉记者。

凉山州恒驰服饰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是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关系调整后,宁波余姚与凉山昭觉开展的第一个企业对口帮扶项目。

生产车间。凉山州委宣传部供图

“在浙江宁波和凉山两地相关部门支持下,公司成立了‘甬凉姐妹创业就业培训基地’,通过持续加大培训力度,将技能培训从基本缝纫技能向更先进的操作培训发展,进一步提升当地群众的就业技能,提高当地生产技术水平。同时,县上还组织人员到宁波余姚进行技术培训,进一步开拓视野。”恒驰服饰负责人廖云清说。

根据昭觉县“工业基础薄弱、脱贫人口多、务工需求大”等现状,宁波积极发挥产业资源优势,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按照“总部+基地+车间”的生产布局,将岗位送到家门口,力争通过产业帮扶解决易地搬迁社区就业难问题,让群众真正实现“守着家、抱着娃,挣着钱”的居家就业梦想。

据悉,目前恒驰服饰二期生产线正在加快调试安装,预计将为昭觉县再增加就业岗位200余个。2025年,当地计划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6000万元,实施协作项目15个,这也为悬崖村村民就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记者 俞家嘉 编辑 刘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