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观点 | 年龄为主、身高为辅的儿童票标准或将成主流

发布日期:2025-08-11 10:22:00     阅读量:0

张玉胜

近日,上海环球港主题乐园一则消息引发关注:一个孩子因穿鞋身高超过1.4米(脱鞋未到),被认定不满足使用儿童票条件。这再次将儿童票判定标准究竟该看身高还是看年龄推上舆论风口。《法治日报》记者采访多名消费者发现,当前国内儿童票判定标准不一,让不少家长感到困惑和不解。

2020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虽未对儿童票作出年龄界定,但对诸多场所明确作出了“免费或者优惠开放”的规定。相较于身高的外在表象,年龄或更能准确反映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阶段。从法律角度解读,未成年人无论身高如何,其心智发育也当在未成年人范畴;儿童票作为一种优惠性的福利让渡,应当遵循“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将身“高”者排斥于儿童票之外,显然是一种歧视行为。此外,身高标准还会引发逻辑矛盾——若身高超标的儿童不能享受优惠,那么身高不足标准的成年人是否可以享受?

同时,儿童票更多按年龄标准也不缺技术支持。比如电子身份证、人脸识别,可以方便核验年龄,减少人工成本。故宫博物院推出“18岁以下免费参观”政策为此提供了范本。他们借助实名制预约系统和人脸识别技术,既能保障优惠政策精准落地,又能有效防范冒用风险。这种技术赋能治理的思路,完全可以在更多场景复制推广。至于出于安全性考量的过山车、漂流等项目,限制体重或远比对身高的要求更具实际意义。

当我们以更科学的态度,比如遵循年龄为主、身高为辅的标准重新定义儿童票时,改变的不仅是票价,更是整个社会对待未成年人的态度。在这个意义上,也是“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在现实生活中落到实处的生动体现。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委老干部局)